top of page

從蒙田的一段話想起

Updated: May 27, 2020

從蒙田的一段話想起

大學標準入學考試SAT/ACT的考試內容不外英語和數學兩大項目。彷彿語言和數學能力便是高等教育的兩個大樑支柱,缺一不可。的確,兩千餘年來,西方的的傳統人文教育,也細分為關於語言的trivium(三道路),包含如何運用語言的文法,邏輯,和修辭學三門學科,和關於數學的quadrivium (四道路),包含算術,音樂,幾何,天文學四門學科。三道路的內容著重於引導學生學習「如何學習」,其學習目的則環繞著兩大主題:塑造品格以及生活的藝術所需要的智慧。

這種人文教育所培養出的心靈,我們可以拿十六世紀法國作家蒙田的一段話來見證:

「我們的職責是敦勵品格,而非著書立說,不是贏得征戰或掠取疆土,而是讓我們舉止沉靜有度。我們引以為傲的傑作應是端正合宜的生命。其他事物,諸如統轄,積攢,建設等等,頂多不過是無關宏旨的附屬道具。」

To compose our character is our duty, not to compose books, and to win, not battles and provinces, but order and tranquility in our conduct. Our great and glorious masterpiece is to live appropriately. All other things, ruling, hoarding, building, are only little appendages and props, at most.)

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出生於已是歐洲文藝復興末期的1533年。上段引文記載於他的散文集裏關於經驗的隨想文字。蒙田的壯年期正逢法國宗教改革和三十年宗教戰爭,往昔文藝復興時,人文薈萃,智識階層活躍,因著航海發現新大陸,以及重新發掘希臘古典文物所帶來的文化精神旺盛榮景已如明日黃花一去不返。他面對的是政治分歧,內亂頻仍,宗教對立的頹廢殘破法國社會現實。那個時代氛圍充斥著矯飾,腐敗,暴力,虛偽。於是他選擇退隱於家族的一座城堡,過著閱讀,寫作,沈思的生活,並著手寫下一系列他稱之為essais的文章。(蒙田賦予essai 「嘗試試驗心智」的意思,這個字演變成了今天英語中人人熟知的essay。)

儘管蒙田所處的時代環境令他沮喪厭惡,他自小所受的人文教育卻使他在靈魂深處不期然發出他所深信的道理。這段引文並非他以教育者或社會改革者自居而寫下的宣言,而只是他退居於那座祖傳城堡(現在依舊存在)裏,在滿室蒐藏約一千冊圖書的書房裡所寫下面對自己的真實感言。

蒙田的散文反映出他的幼年教育,以及從他文字裡所透露的心靈歸宿與精神嚮往。雖然文藝復興盛況不再,他依舊毫無疑問是個繼承西方古典人文教育下的產物。蒙田自小在父親的影響下在家中接受鼓勵而非權威式的教育,六歲前學習當歐洲的國際語言拉丁文,長大後能讀所有拉丁文的經典作品。他三十八歲退隱前曾任職於國會,退隱後也仍然擔任當地宗教仲裁人的角色。1580年他的散文集第一和第二冊分別出版後,便開始長達十五個月的旅行,足跡踏遍法國,德國,瑞士,奧地利,義大利等國。這些閱歷說明蒙田不是只是蝸居於他的城堡象牙塔內的作家,他和外面的世界仍然互動頻繁,並且深知人情世理。

正是這樣的背景,令蒙田所寫下的這段文字饒具意義。在往來於王公貴族,政界名流和宗教領袖間的社交生活中,他敏銳的觀察力和長年靜思,真實面對自我的寫作思考習慣,使他淬煉出他心靈深處精髓:生命中最珍貴的是內在的德性,不是外在的事功。他認為「沉靜有度的舉止和端正合宜的生命」才是生命與生活的真諦。

這樣的心靈嚮往與生命體會,正是人文教育的核心宗旨與果實:成為一個完整的人。這種教育果實不能來自宣傳,不能來自體制的約束,不能來自權威或宗教的獎勵或懲處,更不可能來自庸俗化的虛假面具。它只能成長於孩童稚嫩的心靈土壤,在一點一滴的澆灌下,配合充足的陽光,空氣,水分,和養料,使孩子的人文精神生命勃發成長,開出歷久恆新,但又有根有源的新生命。這些生命之源,依人文教育的傳統,來自於對美,善,真的信仰與教養,來自於對經典作品的長期寢饋薰陶。

而這些,都與今日盛行全球的功利商業科技思維導向下的教育現狀南轅北轍,鑿枘不入。

Recent Posts

See All

嘉科教育中心為什麼如此重視歷史課程?

嘉科教育中心為什麼如此重視歷史課程? 許慎「說文解字」裏對史字的定義是「記事者也」。這個中國字的形象如同一人拿著一個中字,而中字又有「保藏的檔案」之意。歷史則指的是歷代史書,是過去事件的文字記錄。與此相較,英文中的history則源於希臘文的historia, 其原始含義為「探詢,探究」。從中西兩方的文字根源,我們可以看出研究歷史,一方面在了解過去事件的文字記錄,另一方面則在探究隱藏在歷史事件背後

試譯兩首短詩

在一本論翻譯的書上讀到如下詩句和譯文: a blue shadow sweeps over the landscape turning the yellow wheat field green the red poppies purple 原譯: 藍色的影子 輕拂過蒼茫大地 把黃澄澄的麥田變成青綠 紅豔豔的罌粟轉為鮮紫 從準確著眼,原文無「蒼茫」意,也沒有「輕」的含義,從精簡角度看,譯文尚可改進。

所謂的大學末日?

所謂的大學末日? By Frank Bruni (鄭德音翻譯) -紐約時報2020年六月四日社論 https://www.google.com/amp/s/www.nytimes.com/2020/06/04/opinion/coronavirus-college-humanities.amp.html 第一到第三段要點: 在疫情期間,我們迫切需要醫生,研究人員來找出應對的藥方。但我們同時也更需要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