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傳統邏輯-形式邏輯導論(Traditional Logic-Introduction to Formal Logic)

傳統邏輯-形式邏輯導論

(Traditional Logic-Introduction to Formal Logic)


「為什麼要學邏輯?」


這個問題本身正說明來自身為靈長類的我們所具有的理性思維能力。從觀察事物中推理涵義,進而得出結論,正是人人所與生俱有的最寶貴心智功能。但是深山有寶藏,並不表示人人都能夠經由合理的途徑尋得寶藏。萬物之靈的人也很容易受到種種偏見妄想而陷入混淆不清,邏輯謬誤的思維。這些謬誤若是發生在生活上則引起諸多延宕,若是發生在工程設計上則導致後果堪憂的災難,若是發生在寫作上則發生語意含糊,詞不達意,甚至引起誤會。可見生活中處處需要思慮清晰,邏輯正確的思考習慣。


成長中的孩子到了五,六年級,便漸漸具備分析能力,他們不僅有興趣增添知識內容,而更好奇於知道「為什麼?」特別是中學時期的孩子(五到八年級),他們需要瞭解事物的前因後果和不同知識領域間的相互關係,他們好奇於事物如何在邏輯架構中融洽地配合無間。也就是在這個階段,抽象思維開始萌芽,他們要學習代數運算,並開始把邏輯概念應用到所學習的內容中。他學習到所有的事物都有一個邏輯概念。比方說,寫作的邏輯包含段落結構,而段落的邏輯便是標明主題,思路不可游移不定。閱讀的邏輯便是批判和分析,不光是吸取訊息。歷史的邏輯便是瞭解歷史事件的緣由,比如鴉片戰爭和甲午戰爭到底是因何而打?而科學的邏輯便是科學方法。


邏輯,簡單的說,可以定義為「正確思考的科學。」著名哲學家及邏輯學者Jacques Maritain也曾給過類似的定義:「邏輯是幫助我們在做理性思維時,得以使用井然有序,輕而易舉,並且正確無誤的方式進行。」美國邏輯學教授Irving Copi則更進一步指出,「邏輯所關切的核心問題,正是正確和謬誤思維的差別所在。」


邏輯學有兩大主流:形式邏輯Formal Logic,和材料邏輯Material Logic(或稱應用邏輯)。形式邏輯講求邏輯推理的形式(或結構), 而應用邏輯則探討命題(proposition)的真偽。傳統上,邏輯被作為哲學的一個分支來研究,和文法修辭一同被稱為古典三學科。


傳統邏輯,又稱形式邏輯,指的是古典的三段論法,創始於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這套邏輯系統從亞氏創立以來更迭甚少。亞里士多德之後,另一位傑出的希臘哲學家Chrysippus 另創一套邏輯,成為現代符號邏輯的先驅。Chrysippus 的邏輯淹沒於中世紀,直到十七,八世紀時才又獲青睞。此外,另一種邏輯思想-歸納法-也逐漸成為邏輯學的一部分。十九世紀的學者John Stuart Mill為現代歸納法奠下基礎。到了十九世紀末,幾位學者如懷海德(Alfred North Whitehead), 和羅素(Bertrand Russell)等人又發展出自成體系的數理邏輯,則與傳統邏輯分道揚鑣,近似數學而與哲學漸行漸遠。


本課程所涵蓋的內容以亞里士多德的三段論為主,從「單純理解」,「判斷」和「演繹推理」三種基本邏輯推理過程中,漸次展開,引領學生進入一個嚴謹而有序的邏輯思維訓練。初學者剛開始時可能會因為對詞彙術語的不熟悉而覺枯燥無味,但就像所有一切有趣的事物般,只要學者可以要耐下心來,一步一步往前進,便會領受到倒吃甘蔗,漸入佳境,且趣味無窮的體會。這種邏輯概念的開發,特別適合中學生,因為他們正值人生好奇心勃發的時期,還沒有繁重的課業和社交生活讓他們分心,可以專心一致地打下良好的基礎,作為日後堅實的思考習慣與能力,在各方面發揮思維清晰的能力,享受邏輯推理能力所帶來的莫大好處。

Recent Posts

See All

嘉科教育中心為什麼如此重視歷史課程?

嘉科教育中心為什麼如此重視歷史課程? 許慎「說文解字」裏對史字的定義是「記事者也」。這個中國字的形象如同一人拿著一個中字,而中字又有「保藏的檔案」之意。歷史則指的是歷代史書,是過去事件的文字記錄。與此相較,英文中的history則源於希臘文的historia, 其原始含義為「探詢,探究」。從中西兩方的文字根源,我們可以看出研究歷史,一方面在了解過去事件的文字記錄,另一方面則在探究隱藏在歷史事件背後

試譯兩首短詩

在一本論翻譯的書上讀到如下詩句和譯文: a blue shadow sweeps over the landscape turning the yellow wheat field green the red poppies purple 原譯: 藍色的影子 輕拂過蒼茫大地 把黃澄澄的麥田變成青綠 紅豔豔的罌粟轉為鮮紫 從準確著眼,原文無「蒼茫」意,也沒有「輕」的含義,從精簡角度看,譯文尚可改進。

所謂的大學末日?

所謂的大學末日? By Frank Bruni (鄭德音翻譯) -紐約時報2020年六月四日社論 https://www.google.com/amp/s/www.nytimes.com/2020/06/04/opinion/coronavirus-college-humanities.amp.html 第一到第三段要點: 在疫情期間,我們迫切需要醫生,研究人員來找出應對的藥方。但我們同時也更需要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