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omas Huxley 的一段話
十九世紀時有一位生物學家, 叫Thomas Huxley曾經說過這麼一段話:
「世界有如棋盤;宇宙現象就是棋子;棋盤的遊戲規則便是大自然的律法。而我們的棋弈對手是個隱而不見的高手,公正而有耐心。但絕不會忽視我們所犯的任何錯誤,也不放過我們的任何小疏失。」
唐代詩仙李白說「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逆旅就是旅店,可見的把人生比喻為一趟旅程,自古亦然。那麼我們設想,當一個孩子降生到家庭,父母們已經知道這個襁褓中的孩子有一天要獨自踏上旅途,走上人生的漫漫長路。父母最關切的問題是:他們對於這趟旅程,需要什麼樣的生活配備,知識能力,地圖引導,與風土人情的瞭解,當然還有這趟旅途的目的,以及目的地等,以便他們可以順利踏上旅程。
關於配備能力的問題, 我們的回答是:「心智能力。」關於這趟旅程的目的問題, 我們的回答是:「智慧,慈悲,品德,真,善,美,聖。」我們的基本教育理念可以總結如下:
知識是理解世界的必要途徑
思想是整合知識的主要方式
智慧是思想通達後的生命狀態
美好的生命是智慧成熟的果子
至於為什麼要中西合璧,我們的觀點可整理如下:
第一, 當代西方文化優勢在科學知識系統的建立與傳承完備周全,由科學演繹出的技術發明包羅萬象,利益民生,改善生活品質,厥功甚偉。
第二, 但重科技輕人文導致現代人文心靈枯竭,科學觀點使生命存在淪為分子原子的機械組合,物質力量發揮淋漓盡致,而精神生命乃逐漸萎縮,使人心靈無所歸依與安頓。過度發達的物質文明亟須配合相對等的精神文明以求生命的和諧發展。科學的外在物質世界與哲學的內在心靈世界必須融洽無間。
第三, 華人子弟醉心英美語言教育與文化,待其成人後其思想思維方式概如西方人士,對中文及中國歷史哲學思想文化遺產所知甚微,在思想精神上成為「失根的蘭花」。
第四, 現代西方文明已經導致西方人蹈入空幻人生,「失根蘭花」的華人子弟將經驗雙重虛幻:現實人生的虛幻與文化無根感的虛幻。中國哲學所關切的是生命的學問,儒釋道人本文化正足以彌補物本的現代科學文明之不足。
第五, 中西合璧的教育方針讓華人子弟具備中西兩方的雙重語文能力,跨文化視野,兼具西方科學訓練與東方人文素養,以深厚的人文傳統配合科技演進,迎接並創造生生不息的新生命。中國哲學要點化人間,賦予意義,提昇價值,盡人之性盡己之性,自立立人,己達達人。
第六, 西方哲人重理性開發而華人文化則輕析理習慣。
Recent Posts
See All嘉科教育中心為什麼如此重視歷史課程? 許慎「說文解字」裏對史字的定義是「記事者也」。這個中國字的形象如同一人拿著一個中字,而中字又有「保藏的檔案」之意。歷史則指的是歷代史書,是過去事件的文字記錄。與此相較,英文中的history則源於希臘文的historia, 其原始含義為「探詢,探究」。從中西兩方的文字根源,我們可以看出研究歷史,一方面在了解過去事件的文字記錄,另一方面則在探究隱藏在歷史事件背後
在一本論翻譯的書上讀到如下詩句和譯文: a blue shadow sweeps over the landscape turning the yellow wheat field green the red poppies purple 原譯: 藍色的影子 輕拂過蒼茫大地 把黃澄澄的麥田變成青綠 紅豔豔的罌粟轉為鮮紫 從準確著眼,原文無「蒼茫」意,也沒有「輕」的含義,從精簡角度看,譯文尚可改進。
所謂的大學末日? By Frank Bruni (鄭德音翻譯) -紐約時報2020年六月四日社論 https://www.google.com/amp/s/www.nytimes.com/2020/06/04/opinion/coronavirus-college-humanities.amp.html 第一到第三段要點: 在疫情期間,我們迫切需要醫生,研究人員來找出應對的藥方。但我們同時也更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