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學入學論文寫作
今天週日,排定的工作是散步運動與批改學生論文。
從2011年以來,每年的八月底到十二月底,無論身處何處,我的工作內容總圍繞著同一件事:修改學生的大學入學個人論文寫作。今年是第八年。年年有新生報名,因此年年有呈上論文等待回音的歡慶故事,自然也少不了落寞的憔悴。
我年年在岸上看千帆過盡,深知不管學生上了何所大學,一切都會終歸美好,人人都有會稱心的去處。但對每一位高中生而言,那千帆與他們無關,這是他們第一次揚帆,高遠的哲學觀照和深刻的思想體驗還需生命的淬煉方能生根,他們一無例外地面對著剖析最深處自我給遠方陌生人閱讀的共同焦慮。
修改他人論文,費時費心,有如建築師面對舊屋思索新格局,或畫家凝視著他人半成品,尋思著如何下手「保留作者的精神意趣而賦予新生機」,俾使修改後的成品「確實是張三,但是個”更加“的張三」。那表示我需要深切瞭解學生,以便於如醫生般動刀。也因此之故,我數年來的論文修改課程,只能收我教過的認識的學生。
按理說這是個苦差事,但我樂此不疲。
原因很難說。今晨讀書時,忽想起近年來所批論文,長則650字,短則五個字。中間間有150字,200字,250字,300字,400字等長短不一的文章。這可不是明人所說的小品文?
小品一詞源於佛家,早在西晉時已經是明史高僧的熟悉術語。它的涵義頗多,但一般以文學範疇內的意思最為廣泛使用。我們在中學時期所學到的明清小品,應是由晚明文人取小品二字,代表短篇幅的文學作品,指的是抒寫性情, 詞義簡約,旨永神遙的小文。
明末文學家陳繼儒在【文娛】序文中說:「近年緣讀禮之暇,搜討時賢雜作小品題評之,皆芽甲一時,精彩八面,有法外法,味外味,韻外韻,麗典新聲,絡繹奔會」。鄭元勳則在【媚幽閣文娛】說, 「小品一派,盛於昭代,幅短而神遙, 墨希而旨永。野鶴孤唳,群鴉噤聲;寒瓊獨朵,眾卉避色,是以一字可師, 三語可掾;與於斯文,樂曷其極?」
「野鶴孤唳,群鴉噤聲;寒瓊獨朵,眾卉避色」在二十一世紀已經是過時的落伍思想,殊不可取。但「幅短而神遙, 墨希而旨永」,這十字可說盡得College Essay 的精神面貌。「一字可師, 三語可掾」則至多屬於文學的渲染表達手法,我們別過便可。
但我可以約略理解鄭元勳「與於斯文,樂曷其極」的體會。那感覺就好比幫助一個人把要完成的事完成,要吐露的心事說出,或者,具體地說,把一道菜幫助廚子從材料處理到烹飪過程,完整地化為珍饈。
Recent Posts
See All嘉科教育中心為什麼如此重視歷史課程? 許慎「說文解字」裏對史字的定義是「記事者也」。這個中國字的形象如同一人拿著一個中字,而中字又有「保藏的檔案」之意。歷史則指的是歷代史書,是過去事件的文字記錄。與此相較,英文中的history則源於希臘文的historia,...
在一本論翻譯的書上讀到如下詩句和譯文: a blue shadow sweeps over the landscape turning the yellow wheat field green the red poppies purple 原譯: 藍色的影子 輕拂過蒼茫大地...
所謂的大學末日? By Frank Bruni (鄭德音翻譯) -紐約時報2020年六月四日社論 https://www.google.com/amp/s/www.nytimes.com/2020/06/04/opinion/coronavirus-college-huma...
Comments